【記者吳靜/綜合報導】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宣布,不再建議兒童與健康孕婦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稱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常識性」決定。台灣醫界多認為最好是「根據科學,不要根據政策」,暫無急迫跟進必要,呼籲觀察各國醫學會態度及病毒變異趨勢。衛福部長邱泰源28日表示,建議接種對象以ACIP專家討論為主;疾管署說,6月中將討論今年秋冬公費接種對象。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部長暨一般婦產學科主任黃建霈告訴媒體,美國有其看法,且每個國家根據自己情況調整,假如證據沒有顯示需要改變,他建議照舊,若要改變,最好是「根據科學,不要根據政策」,目前看來孕婦接種對新生兒仍有一定保護力,醫學強調實證,應該要「看證據說話」。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美國跳過了ACIP專家討論程序,可能與現任政府的反疫苗立場有關。台灣近期仍有0到4歲兒童COVID-19重症個案,因此仍需進一步蒐集和分析發生率,才能提出具體建議。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說,COVID-19疫苗在兒童族群確實有效,不僅減少腦炎發生,也降低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風險。疫苗的效果與安全性是明確的,個人仍建議孩童接種疫苗,「我認為台灣目前沒有必要急於跟進美國」,建議觀察美國各醫學會與歐洲態度。
針對疫苗的建議接種對象,衛福部長邱泰源28日在立院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強調,政策一切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討論為主。邱泰源強調,上次急診壅塞的原因是流感,而流感跟COVID-19在醫療處置上還是要做出分別,這次會把過去建立的防疫體系,從診所到急診的分級、分流做好,提醒還沒打COVID-19疫苗的民眾打好打滿。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透過文字補充說明,目前掌握消息,美國ACIP預計6月將開會討論這題,預期很可能會限縮建議接種對象;至於台灣部分,預計6月中旬開國內的ACIP,討論秋冬COVID-19疫苗的公費接種對象。
疾管署現行公費COVID-19疫苗建議,為年齡滿6個月以上民眾都該儘早接種,另已接種1劑且間隔6個月(180天)的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2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