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幫寧/綜合報導】美國《時代》雜誌23日刊登3篇台灣相關文章,其一是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Priorities)亞洲計畫主任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撰文指出,在中東的新聞頻傳、俄烏戰爭未歇之際,世人往往忽略台灣其實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引爆點。如今多重因素匯聚,使台海局勢更加不穩,而這場日益加劇的風暴中心,正是民進黨作風強硬的新任總統賴清德。
文章指出,北京若真採取武統行動,可能引發螺旋式升級,使美中兩國爆發衝突,核武動用的可能性依然令人不安。美國過去屢因亞洲民族主義而陷入困境,如今更應審慎行事。

高德斯坦認為,賴清德與行事更為謹慎的前總統蔡英文不同;蔡英文傾向採取低姿態、淡化任何關於台灣獨立地位的說法,而賴清德則透過一連串演說,明顯傾向追求正式獨立,為台灣作為主權國家辯護。《台北時報》一位專欄作家對賴清德的首次演說做出精確總結:「從未有任何一位台灣總統,以如此明確、逐點闡述的方式,完整宣示台灣無庸置疑是一個主權國家。」
高德斯坦指出,台灣今年舉行的「漢光演習」採取多項創新措施以因應中國日增的軍事威脅,但也暴露出防務策略的偏差。軍事專家長期主張,由於港口與空軍基地勢必成為解放軍首波攻擊目標,台灣若將資源投入水雷與其他非對稱武器,並把防務重心轉向成本低且可分散部署的地面作戰系統,會更符合實際需要。然而,即使採取這樣的戰略仍存在隱憂。台灣新引進的美製M1艾布蘭戰車在俄烏戰場上已多次淪為俄軍戰利品;解放軍極可能從中掌握該型戰車的弱點與反制戰術。同樣被寄予厚望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也面臨類似風險。
其他因素對台灣前景同樣不利。外界長期關注俄烏戰爭導致美製「愛國者」防空系統短缺,可能使解放軍在短缺尚未補足前就採取行動。此外,也不能排除一種可能性,即中國雖一貫謹慎,但可能會趁基輔陷入危機、西方注意力分散時,果斷採取行動。北京顯然正試圖揣摩華府的政策走向。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問題上採取了審慎態度,尤其與他的前任相比更為謹慎。然而,包括國防部長赫塞斯在內的部分資深顧問則採取明顯鷹派立場。但最了解中國、與北京交往數十年的顧問馬斯克已淡出白宮決策核心。
高德斯坦認為,在事關重大的台灣問題上,華府應採取謹慎態度。台灣對中國而言是核心利益,而軍事力量的對比日益傾向中國,對台灣極為不利。美方領導人不應猶豫,或許利用私下警告的方式,遏制顯然魯莽的賴清德總統;這也不是華府首次因台北威脅現狀而訓斥其領導人。
文章結論寫道,美國應將太平洋地區的防務行動重新放在真正的條約盟友,即澳洲、日本、菲律賓與南韓身上,才是完全現實且明智的目標。台灣並不構成美國的核心國家安全利益,也不是條約盟友,支持保衛台灣的各種地緣戰略或經濟理由,仍不足以讓美國冒險捲入可能爆發災難的大國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