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幫寧/綜合報導】行政院經貿辦證實,台美20%的關稅是疊加在原有關稅之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卻稱,政府早在4月已詳細說明相關政策。全國總工會9日發出警告,指出包括工具機、機械、資通訊、螺絲、腳踏車、紡織等產業無一倖免,原先0關稅的直接被課20%,10%稅率的更暴增至30%。這波關稅嚴重衝擊,恐引發大規模失業潮,提出3大訴求,呼籲政府持續與美協商降稅。
全總表示,有工業區已出現「廠房求售潮」,但買氣低迷,許多業者改採「短期租賃、景氣差就撤」的「打帶跑」經營模式。部分模具與製造業者已開始將產能轉移至越南,而汽車電子、橡膠、螺絲等產業的出口訂單也明顯下滑,甚至有企業計畫裁減中高齡員工,以縮減成本。
全總指出,利潤本就微薄的成衣與紡織業,因轉單困難,面臨生存危機;塑膠與包材業者也承受國際品牌客戶轉單的壓力。漁業方面,台灣鯛與鬼頭刀因稅率過高,恐失去美國市場競爭力,漁會疾呼政府應盡快爭取與其他國家相同的低稅率,否則漁民生計將大受打擊。
面對產業困境,全總向政府提出三大緊急訴求,一,持續與美協商降稅,積極爭取關稅減免或豁免,避免產業全面外移。二,保障勞工權益,針對受衝擊產業的勞工,提供補助與轉型支持,並放寬勞保、健保資格限制,簡化失業及無薪假補貼申請程序。三,穩定匯率政策減輕出口成本壓力,降低企業金融匯損風險。
全總指出,在關稅疊加與台幣匯率波動的雙重夾擊下,台灣產品價格已明顯高於韓國,雖然仍比日本便宜約一成,但在品牌與品質上仍難以與日貨抗衡,導致訂單不斷流失。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受衝擊的傳統產業,雖僅占出口營收的20%,卻養活了全台80%的勞工,一旦產業崩盤,後果不堪設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