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科技大學舉行合心共識營 深入瞭解慈濟精神

慈濟科技大學舉辦109學年度合心共識營,共72位一、二級主管、工作人員,以及7位懿德媽媽參與。證嚴上人表示,儘管常說付出無所求,然而,面對教育莘莘學子的師長,也有了更加殷切的期待。因為,「慈濟絕對值得去認識」。

不論是親眼目睹或因疫情而調整的視訊線上分享,都能看到那麼多走入慈濟幾十年的民眾改變了自己、家庭,甚至翻轉命運,在在都觸動人心,也是最真實的人生寫照。尤其,在現今的社會,慈濟辦學更要守好教育的精神,讓年輕人懂得安分、守規矩、能承擔。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慈濟科技大學有許多原住民、新住民公費生,如何讓這一批護理新血降低猶豫,堅定到醫院履約的腳步,就需要提前認識慈濟,才能有進一步認同,未來發揮良能,服務人群。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表示,少子化是所有大專院校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學校的使命就是教出有品德的學生,期許教師以最高的標準,培育出專業與品德兼具,讓職場滿意的學生。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透過院務發展計畫分享,凝聚教職員共識,還安排慈濟法髓精神等相關課程,期許大家將慈濟人文與教學工作結合,開拓教育新願景。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靜原,以「粽串精神 法髓良能」為題,強調慈濟辦學在專業技能的傳授之餘,更堅持人文和品格。所以,慈濟學校師生一律穿制服、提供素食,進一步型塑自律自愛。慈濟不是念經,是行經;絕不是只空談的鑽研佛學,反而是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尤其,慈濟的「粽串精神」,讓各有綱領的四大志業,都具有相同的法脈宗門精神,更期勉老師們能轉識為智,學習用愛鋪路,讓人走過來。

護理學院院長陳清漂、健康科技管理學院院長蔡宗宏、全人教育中心主任楊翼風分享109學年院務發展計畫。護理學院院長陳清漂表示,護理學院以發展為東部醫護及長照人才重點特色為願景,在醫護教育的養成過程,慈濟人文是十分重要的核心素養,從中型塑體諒病人苦痛的同理心,獲得不少醫院青睞肯定。不過,外籍生比例增加,教師將面對教學挑戰,提升全英文教學課程數量。

健康科技管理學院院長蔡宗宏表示,健管院實施雙語教學、分級上課、跨域學習等措施。各系特色課程、研發合作等活動,都緊扣慈濟四大志業。不僅讓學生提早接觸職場,也作為慈濟志業儲備人才。同時,持續深耕海內外資源,培育優秀的清寒學子,學習一技之長,翻轉家庭。

全人教育中心主任楊翼風表示,通識課程架構完善,未來將邁向精緻化。今年重點推動項目,除了舉辦多元人文課程與活動,更融入SDGs議題,讓學生從做中學、學中覺,培訓公民素養、國際化、智慧科技等跨領域能力。也透過培訓社區志工,促進社區健康永續經營,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同時,在外籍生教學逐步累積經驗,營造雙語教學的學習環境。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護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章淑娟以「素食與健康-科學與實踐」為題,分享自己茹素九年的經驗。曾一度「再葷」,又因水懺演繹,決定「長期素下去」,更解決了長年腹瀉的宿疾。就健康而言,葷食者的罹癌率比素食者還高。尤其,在環保層面,畜牧業佔溫室氣體排量18%,加上屠宰、包裝等,都十分耗費自然資源。素食可說是對身體、地球、心靈都環保,好處多多。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王運敬以「用誠心面對未來」為題分享。在台灣,慈濟除了賑災、防災、關懷弱勢族群,也持續和各機構單位簽訂合作備忘錄,持續深耕在地。而在海外,慈濟積極參與聯合國NGO平台會議,在氣候變遷、環保推廣等方面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看見慈濟。明年慈濟即將邁入55週年,更要有系統地從單點到全面、隨緣到永續,結合四大志業佈善全球。

會計室代理主任江玉君表示,從小無肉不歡,即使接觸慈濟33年、嫁到素食家庭,依舊沒改變過飲食習慣。直到新冠肺炎疫情,掙扎許久的玉君決定響應上人「茹素防疫,懺悔祈福」,發現只要有心就不難,既能長養慈悲心,也能減碳愛地球,竟然還瘦身成功,「好處多多,回不去了!」身為基督徒的研究發展處產學專利組功能性組長徐少慧表示,曾有人問為什麼要響應素食?其實,任何宗教的理念都是為了共好。尤其,一想到是為了天下利益而做,就有動力能持續下去。

總務處保管組組長蔡詠倫表示,跟著精舍師父採花的過程中,發現工作看似簡單,不論是摘花動線、不被刺到的技巧,處處都是可以學習的小細節。今年跳脫熟悉的研發處工作,接觸全新領域,也會保持熱忱,持續學習。進修推廣部教務組組長賴玫瑾表示,進修部學生大多是要輪三班的護理人員,得兼顧家庭、工作、課業。透過聊天陪伴,協助抒發多重壓力,未來也要持續這一念心,成為學生最大的助力。

主任秘書何玉菁表示,慈濟是很有愛的環境,學校也不例外。尤其,愛的形式有很多種,包含壓力、溝通、陪伴等。每個人都是小螺絲釘,只要學習處處融入上人的法,就能在工作崗位盡心盡力,願意承擔、自我提升,也就能讓大家一起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