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瑞華/綜合報導】立法院施政總質詢28日落幕,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行政院與立法院存在很多差異,這是他個人努力不夠,但他期盼能否取得最大公約數、尋求最高共識,把不可能解決的差異暫時擺一邊,透過協商與共同合作,完成人民交付的任務與建設國家。
立法院第11屆第4會期施政總質詢28日傍晚結束,卓榮泰最後致詞時感謝立法院長韓國瑜、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與所有立委,以及立法院所有會務人員這段時間的辛苦,並提及他個人有幾點感觸。

卓榮泰說,他每次上備詢台都會向大會主席韓國瑜或江啟臣深深一鞠躬,這個敬禮一方面是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及憲法增修條文的規定,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行政院充分扮演憲政機關的必要角色;對他個人而言,每次鞠躬都代表希望有重新合作模式的開始。
卓榮泰表示,他在今年8月說過,必須調整行政院的施政順序、財政支出結構,以及調整兩院(行政院、立法院)的互動關係,行政院都在做,也希望開啟新的合作模式及兩院基於憲政正常運作的模式,這代表他個人的誠意與期待。
卓榮泰指出,9月30日他在施政報告時也說過,希望未來要重建的3項重大工程,即在後關稅時代,全國產業界對於全球產業布局的重建,以及基於當時發生很多風災,要全面對於災區復原的重建。第3項重建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重建社會的信任,其中包括行政、立法兩院互相的信任。
卓榮泰認為,令人遺憾的是,前2項的重建依序進行,最後一項的重建,他個人的努力還是不夠,兩院之間還是存在很多差異,分別是基於對國家未來不同立場的差異、對於國家安全不同思考的差異,以及對國家財政不同角度的差異。
卓榮泰說,大家能否把這些差異,讓它取得最大公約數,使民眾看到行政、立法兩院是可以經過協商來完成人民交付的任務,以及可以經過合作來改變目前的現狀。
卓榮泰說,如果可以這樣做,他代表行政院每次在此進行答覆時,會認為大家是共同為國家的未來尋找一個可循的方向,因此他誠懇希望,「我們共同合作才是國人最大的要求」。
卓榮泰表示,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國哪有黨、沒有國哪有個人,他願意、也期待大家一起以國家為念、以家為念、以每一個國人為念,基於國家一體,中央、地方合作的理念之下,找出一條全國民眾所樂於看到的,也要在最不同的差異中尋求最高共識,往此共識走,把不可能解決的差異暫時擺在一邊,才有辦法走出一條人民期待要走的建設國家、發展未來的重要大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