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幫寧/綜合報導】11/11在慈濟嘉義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舉辦嘉義市志航國小師生參訪活動,上午八點多師生一行136人進入園區,此時天空下著毛毛雨,在雨水滋潤下,園內圍牆上的牽牛花也很開心地綻放,粉紫色的花瓣格外引人注目。
此次參訪活動共規劃五個學習站點,第一站為清淨在源頭及減碳護地球相關影片欣賞。第二站:化廢為寶-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展示。第三站:環保十指訣及分類實做。第四站:塑膠袋分類。最後一站為環保DIY-小燈籠實作教學。
環保教育園區地處繁華市區,右側毗臨博愛路家樂福大賣場,左側小道可抵達慈嘉義濟輔具平臺,前後道路車輛眾多。園區內規劃有回收分類、惜福屋、輔具室、聯誼廳及廚房,入口處更有小橋流水,潺潺的流水聲帶給入園者心曠神怡的療癒感。

志航國小學年主任林宛蓁偕同其他五位同事及五位家長志工團媽媽帶領該校二年級125位學生來到園區,小朋友懷著好奇及雀躍心穿梭在園區內,每個站點有二位志工進行講解及教學,小朋友對於各項主題勇於發問及搶答,強烈的學習態度令人讚嘆!
宛蓁老師基於校內環保教學太平面且枯燥,透過此次活動帶孩子們來參與回收,提升環保知識及內涵,感謝慈濟志工無私的付出與協助,讓孩子們在實做中學習到環保回收分類口訣,回到學校後就能精準地做分類,也能將淨零排放及五零高手等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從小養成節約、不浪費、重複使用好習慣,做個稱職的環保小尖兵,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第一站站主劉淑貞及黃雅慧透過影片播放及話劇表演,告訴小朋友買外食要自備環保餐具,盡量避免使用塑膠袋,以避免誤食塑化劑影響健康。更以「環保隨身五寶,生活五零最好」、「五零高手」口訣,教導孩子們要隨身攜帶環保杯、碗、筷及手帕及多走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日常生活要零廚餘、零浪費、零廢棄、零污染及零排放,達成淨零目標,減緩地球暖化速度。

分站二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為主題,介紹寶特瓶回收後,切割成粒再抽成人工紗,進而製成毛毯、衣服、帽子、眼鏡等產品,孩子們專心聆聽及輕輕地撫摸著賑災毛毯等。有獎徵答獎品綠色原子筆及軟質塑膠量尺更是它們的最愛!
第三站環保十指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3、5、7」及分類實做巡禮,背熟了分類口訣後,孩子們對於回收分類更有自信,動作更迅速確實。

在參與第四站塑膠袋分類過程中,孩子稚嫩的小手拿著剪刀,喀擦喀擦地把塑膠袋上的文字、符號、號碼等一塊塊檢掉,分秒間就把無用垃圾變成有利用價值的東西,好像在變魔術!
最後一站環保DIY-小燈籠製作,材料有回收的紅、黑寶特瓶蓋、鐵線、膠繩及串珠,孩子們拿到材料感到不知所措,紛紛問著這是甚麼?要怎麼做?志工們分組進行實作教學,要求孩子一定要自己做,剛開始真的辛苦,經過耐心教導及同儕競爭心驅使,燈籠一個個完成後,孩子們有的人把燈籠緊緊地套在自己的手肘上,有的把燈籠掛在水壺上,更有人把它繫在背包上,小手不停地把玩著紅色燈籠,把燈籠視為參加今日活動最得意的戰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