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納骨堂修繕完工啟用 首創小型骨灰櫃位亮相 民政局長:打造多元友善殯葬服務

【記者李瑞華/台中報導】台中市沙鹿納骨堂建於民國88年,使用26年來受海風侵蝕致屋瓦損壞為維護公共安全及環境品質,市府投入總經費1,430萬元啟動屋瓦修繕及防水層更新,並增設1,521個骨灰櫃位,滿足地方安奉需求。民政局吳世瑋代表市長盧秀燕今(10)日出席完工祈福典禮表示,此次補強除強化建物安全、提供家屬安心追思的環境外,更首創小型骨灰櫃位153個,設計簡約溫馨,提升空間利用率並減輕民眾負擔,展現市府持續優化殯葬設施的決心。

吳局長指出,盧市長上任以來高度重視公共空間的安全品質,不僅積極推動新建納骨塔,也持續強化既有殯葬設施的維護與修繕,除此次完工的沙鹿納骨堂,今年也陸續推動大肚山納骨塔建物修繕及梧棲納骨塔耐震補強等工程;同時積極推動樹葬、海葬等環保自然葬,今年在大肚山納骨塔及沙鹿區納骨堂也新設樹葬區,提供1,500個穴位,全面提升殯葬設施服務品質,並感謝市議會對預算的支持,讓各項工程順利推動,確保先人安息、民眾安心。

生管處綜企課許課長進行簡報

吳局長提到,市府除提升既有殯葬設施的安全品質,也持續擴增各區納骨塔的存放空間,此次沙鹿納骨堂共新增1,521個骨灰櫃位,其中一般型櫃位(30×30×30公分)計1,368個,單櫃收費為3萬元;另因應部分家屬將骨灰再研磨,櫃位空間需求較小,特別設置全市首創的小型骨灰櫃位(30×18×30公分)153個,外觀設計簡約溫馨,單櫃收費為2萬元,除有效提升空間利用率,也能減輕家屬經濟負擔,提供更多元、彈性的安奉選擇。

台中市副議長顏莉敏、市議員王立任及陳廷秀均表示,感謝民政局及生管處積極回應沙鹿區塔位不足問題,並提出具體改善措施,此次市府活化原有祭拜室空間,成功增設1,521個新櫃位,雖仍無法完全滿足在地需求,但已是重要的進展,同時因應民眾對環保葬接受度逐步提升,也期盼持續推動樹葬園區設置等,藉此降低塔位需求,並透過短、中、長期計畫多軌並行,持續紓解民眾治喪需求,讓殯葬空間發展更永續、更人性化。

全市首創小型骨灰櫃位外觀設計簡約溫馨

生管處長柯宏黛表示,殯葬設施不僅是安葬先人的場所,更是家屬追思、緬懷親人的重要場域,隨著現代居住型態改變,祭祖方式與需求也日趨多元,市府持續強位殯葬設施各項軟硬體建設,今年更投入近2,270萬元,啟動潭子區生命紀念館、沙鹿區納骨堂及大肚區納骨塔櫃位增設,共計新增2,613個骨灰櫃位;同時烏日區第9公墓功德二堂也增設1,136個神主牌位,提升殯葬服務量能,未來也將持續編列預算,逐步增加納骨櫃位與環保葬區等設施,透過多元策略並行,滿足市民多樣化的殯葬服務需求。

今日活動,副議長顏莉敏、市議員王立任、陳廷秀、民政局長吳世瑋、沙鹿區長劉素幸、生管處長柯宏黛、犁分里長陳文宜、興安里長白來清、公明里長蔡水松、晉江里長李瑞珍、西勢里長蔡坤地、鹿寮里長王榮正、竹林里長陳吉成、三鹿里長顏清通、居仁里長陳世芳等人均出席,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市議員楊典忠也派員致意。

11月罕見颱風「鳳凰」逼近! 中市建設局全員戒備、守護市民安全

鳳凰颱風來襲!台中捷運完成防颱整備 將視颱風動態調整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