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台站站房南側,一座形似大眼睛的樞紐日前開門迎客,不僅可為旅客遮風擋雨,還能縮短進出站的走行距離。豐台站南交通樞紐位於火車站南廣場,緊鄰鐵路站房,總建築面積14.76萬平方米,共有地下兩層、地上一層,地面部分由一前一後兩隻「大眼睛」弧形建築組成。
其中,靠近馬路一側的是出站口,靠近火車站一側的是進站口,旅客可以按照指引標識,選擇進入出站口接站,或者通過進站口快速進站。新樞紐的開通,也為豐台站新添一處進站口。

「南樞紐的開通,實現了地上、地下『雙互聯』,縮短了旅客進出站走行距離。旅客進出通行主要在樞紐內,有效減少極端天氣對旅客出行的影響。」北京市重點站區管委會豐台站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出站為例,過去旅客要沿著一條狹窄的環形連廊出站,隨著南樞紐的開通,旅客出站通道拓寬4倍,寬敞明亮的樞紐大廳讓人豁然開朗,通行效率、環境舒適度均大大提高。
經測算,南樞紐啟用後,出站旅客到P1停車場步行約180米,較啟用前步行距離縮短420米;出站旅客到P2停車場步行約220米,較啟用前步行距離縮短340米;出站旅客到公交站台步行約200米,較啟用前步行距離縮短340米。
開通初期,南樞紐引入了兩條公交線,後期將根據客流需求陸續豐富公交線路。公交站台、出租車蓄車區均位於夾層,其中,出租車蓄車區將在升級改造成調度站後啟用。
除了快速進出站,南樞紐還為旅客帶來更舒適的服務。比如,增設公共衛生區域,新增4處衛生間,包括第三衛生間、母嬰室,旅客無需持票就能使用。樞紐內新增公共休閒座椅,解決了前期廣場外無座椅的問題,方便旅客休息。
為便利旅客快速到達目的地,豐台站南樞紐內還增設「跑道式地標」,全程引導旅客高效換乘地鐵、出租車、網約車與公交車。(孫宏陽/文 安旭東 北客端/攝)
帶上賞花觀鳥地圖
城南4條春遊路線帶您踏青
南苑森林濕地公園裡柳芽青青,桃花競放,群鳥翔集。日前,豐台區向遊客發出邀約:踏春路線、賞花地圖、觀鳥地圖都準備好了,永定塔和千靈山公園開放了,還有園博園的國潮嘉年華、南森的特色活動、王佐鎮的踏青季等特色活動萬事俱備,就等您來感受「盎然花景 自在豐台」了。
豐台區推出的4條春季旅遊路線,分別是串聯了世界花卉大觀園-南苑森林濕地公園-槐房萬達廣場三大地標的「森呼吸·野趣線路」,以北京園博園-永定塔-中國園林博物館為核心的「漫時光·雅集線路」,整合了世界公園-北京汽車博物館-麗澤天街沿線資源的「趣探索·親子線路」和包含紫谷伊甸園-南宮旅遊景區-綠野仙蹤郊野樂園等點位的「微度假·花漾趣游」線路。
「花開豐台,四時皆景。」豐台區園林綠化局為遊客送上「豐台賞花地圖」「豐台觀鳥地圖」。「賞花地圖」包含四條路線,園博園的「山桃花谷+櫻花谷」的經典園林線,從豐台科技園生態主題公園一路向西途經紫谷伊甸園、抵達北宮國家森林公園的自然花海線,穿越三千年的蓮花池、昔日的皇家苑囿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以及世界花卉大觀園的文化體驗線和花鄉公園出發,途經長辛店二七公園,最終抵達中華名棗園的秘境探索線。
「豐台觀鳥地圖」則包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蓮花池公園、永定河畔的綠堤郊野公園、北京園博園、北宮國家森林公園五大公園,全年可邂逅紅隼、雀鷹等上百種鳥類。
春日踏青,豐台還準備了數十項精彩活動。「國潮四重奏 春醒園博」第三屆國潮嘉年華近日啟動,九層高的永定塔也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南苑森林濕地公園推出了濕地觀鳥、林間賞花、森林露營等五大類活動。小火車巡遊也將在「五一」回歸。打造全域旅遊小鎮的豐台王佐鎮也推出踏青季四條精品旅遊線路,還有綠野仙蹤郊野樂園的杏花古裝遊園會、南宮五洲植物樂園的贊比亞國花三角梅展等。剛剛重開的千靈山公園還將推出洞穴「飛拉達」、超級溜索、深淵探索等項目。(孫穎)
登臨燕景台飽覽城南春色
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眼下人氣最旺的當屬坐落在公園東土山上的燕景台,遊客登上這裡可以飽覽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及南中軸區域全景,遠眺西山、國貿。市民張女士站在觀景台上,通過視頻連線向朋友分享自己看見的美景。


傍晚時分,落日染紅了天際,夕陽灑滿城市,觀景台的遊客紛紛舉起手機。「真是太美,太浪漫了,就是我想要的唯美感覺。」遊客邱女士興奮不已。隨著最後一抹餘暉散盡,四周的住宅樓亮起了燈,遠處筆直的馬路也亮起了路燈,與暗藍色的天空一同構成了靜謐的夜色圖景。遠眺著城市的全景夜色,吹拂著傍晚的微風,不由讓人感到心胸開闊。(鄧方佳/文 劉平 豐時/攝)
蒿子稈熱銷、枸杞苗和板藍根成新寵
菜籃子增鮮 藥食同源春菜流行
隨著「國家喊你來減肥」成為熱點,北京菜籃子新發地市場正悄然解鎖著春日新「食」尚:減肥餐讓蒿子稈銷售量大增,青菜等藥食同源的蔬菜也成了春菜市場新寵,中國產藍莓大量上市頗有成為新的「春季第一果」之勢……
早晨8時許,新發地市場水菜交易區,商戶鄭海看著攤位上只剩下一點兒的蒿子稈,著急地打著電話。聽到電話裡傳出貨車已經到市場門口的消息時,才放下心。
「『國家喊你來減肥』,不少市民熱衷吃蒿子稈炒豆腐,採購商採購蒿子稈的量也比去年這時候大多了!」鄭海說,往年一開春,吃火鍋的人少了,蒿子稈的銷量都會下降,一天也就賣3噸半左右,現在一天能賣7噸。
「火的不只有蒿子稈,各種春菜也備受歡迎。在新發地市場特菜交易區,商戶高翠平展示著她家的春菜:香椿芽、麵條菜、蒲公英、花椒芽、馬蘭頭、芝麻菜……她說,現在春菜品類特別多,常見的就有一二十種。隨著春菜上市量的增加,價格也越來越實惠,比如春菜「風向標」香椿芽,價格已經從半個月前的每斤150元人民幣左右下降到現在的每斤80元人民幣左右。
春菜中還有許多「生面孔」。據介紹,這些是藥食同源的春菜,有枸杞芽、板藍根青菜等。所謂枸杞芽,就是枸杞的嫩莖葉,板藍根青菜可不是板藍根的莖葉,而是由板藍根和甘藍型油菜雜交而成的。
「枸杞芽和板藍根青菜的接受度很高,我們配送的商超基本上會帶上這兩樣春菜。」高翠平說,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野菜、藥食同源蔬菜被北京市民所認識、接受。
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張月琳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飲食健康,春菜以其新鮮、健康備受歡迎。目前新發地市場每天銷售的春菜總量有五六百噸。
這個春天,藍莓也「異軍突起」——在新發地市場水果交易區,到處可以看到藍莓的身影,而且以中國國產藍莓為主。
「去年我這兒海南產藍莓交易額達到1.6億元,今年才兩個多月就已經賣了三四千萬元,現在每天走兩櫃藍莓,4000多箱,我們今年的目標是突破兩個億。」經營藍莓的商戶說,中國國產藍莓尤其是雲南藍莓,得益於氣候、日照、土壤等優勢,品質不輸進口藍莓,且更加新鮮。
來自2025年雲南藍莓大會上的消息,藍莓產業在大陸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球第一,去年藍莓總產量達到78萬噸,相較於2020年增長了197%,但仍有較大缺口。這不,新發地市場的商戶們也開始佈局藍莓種植。「茄子大王」李軍已經在冀州種植150畝的大棚藍莓,即將成熟走向北京市場。劉文坡也將在易縣佈局藍莓種植。不久的將來,北京市民將能吃到更多頭一天甚至當天採摘的新鮮藍莓。(孫穎/文 豐融/攝)
麗澤商務區站換乘最短半分鐘
京港地鐵16號線麗澤商務區站近日開通,至此,16號線全線30座車站全部開通。該站開通後,可與14號線便捷換乘。在麗澤商務區站,14號線換乘16號線僅需半分鐘,16號線換乘14號線用時不到兩分半。從麗澤商務區站出發,最快約6分鐘抵達豐台站、12分鐘抵達北京南站。

新站減少鐵路旅客換乘次數
「我們住在16號線宛平城站附近,麗澤商務區站開通後,我們能直接坐16號線換乘14號線去北京南站,比之前少了一次換乘,能節省十幾分鐘。」旅客馮女士說。
新站開通,對於在麗澤地區上班的白領來說更是好消息。「16號線麗澤商務區站開通後,我去豐台站坐高鐵方便多了。」在麗澤SOHO上班的劉先生說。

16號線與14號線在麗澤商務區站呈「十」字形換乘,14號線在上、16號線在下,兩線共用站廳,換乘非常便捷。
未來將實現5線換乘
16號線麗澤商務區站位於麗澤路和戲曲學院路交叉口,車站緊鄰麗澤SOHO、金唐國際金融大廈、國家金融信息大廈等多座商務中心與大廈。按照規劃,未來麗澤商務區站支持5線換乘,除了目前開通的14號線、16號線,還將引入11號線、麗金線和大興機場線。
這座車站與周邊寫字樓一體化建設,地鐵與周邊建築無縫銜接。例如,在麗澤SOHO地下二層,可沿著「地鐵接駁口」標識,直接走到麗澤商務區站站廳。
最快6分鐘到豐台站
據介紹,16號線麗澤商務區站開通後,16號線全線車站實現開通運營。該線路串聯起中關村西區、三里河行政中心區、豐台火車站、豐台科技園區等重要城市功能區。從麗澤商務區出發,30分鐘內可通達北京各類重點功能區,最快約6分鐘抵達豐台站、12分鐘抵達北京南站。
麗澤商務區站所在的另一條線路14號線,承擔了從北京西南到東北的交通運輸功能,沿線分佈著多個大型商圈,也是沿線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孫宏陽/文 鄧偉 北客端/攝)
距離短了兩公里 時間省了十多分鐘
進站「最後一公里」有了公交專用道
「以前『進站堵』,現在改走這條新路線後,通行距離縮短了大約兩公里。別看這只有約百米長的專用道,進站時間直接減少了十多分鐘。」一位665路公交駕駛員點讚道。近日,隨著洋橋南濱河路封閉路段正式恢復通行,南三環進站的「最後一公里」開闢了公交專行道,讓進站私家車、公交車分流,從而緩解北京南站路西段的交通擁堵。
作為首都重要交通樞紐,北京南站日均到發旅客超20萬人次,承載著交通運輸大動脈的作用。然而,從南三環輔路到北京南站路的「最後一公里」,卻長期被司機們戲稱患有交通「血栓」。
之前每天晚高峰,北京南站路西段就像被按下了「慢放鍵」——由於出租車運力過載,候客的出租車隊伍順著北京南站路西段唯一的進站道路,一直排到了南三環輔路上,嚴重擁堵讓行駛在此路段的公交車經常晚點,接送站的私家車也飽受堵車困擾。
長期以來,旅客、司機和附近居民一直盼望著北京南站路交通狀況能有所改善。隨著這裡重新調整地下停車場西南入口的交通流線,治療「血栓」終於有了條件,「大車走濱河道、小車走南站路」的分流疏解方案得到一致認可,各方決定,恢復通行此前封閉的洋橋南濱河路並設置公交專用道。
但要讓塵封多年的道路重新開放並非易事,此時封閉的濱河路內部違停車輛眾多,儼然變成了一個臨時停車場,相應設施也幾乎為零。
為打通新流線,今年初開始,一場多部門聯動的「會戰」拉開序幕。車輛清退、路面修整、標線施劃、探頭安裝等系列工作迅速完成,為線路開通保駕護航。公交集團加緊研究制定公交改線方案,加速完成方案審批和對外公示。
「每個環節都在搶時間。」北京市重點站區管委會南站辦主要負責人指著牆上的進度表說,「1月8日完成地面修復,1月19日完成公交專用道標線施劃、標牌設置,4月8日公交集團對外公示徵求市民意見,4月16日正式通車——所有節點精確到日。」
現在,改線後的665路公交車和大巴車通過專用車道,直達北京南站南廣場,旅客能搭乘公交車順暢到達北京南站,北京南站路西段的交通壓力也將得以緩解。(孫宏陽/文 豐融/攝)
麗澤商務區將打造「天空之鏡」
南中軸地區是推動豐台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功能區,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已開工建設,首都規劃展覽館項目全面推進;大陸首家、線下規模最大的「京東生活港」年內亮相,將打造7萬平方米潮流購物空間。
此外,還有眾多重大文化設施落位選址南中軸。國家博物館文化園項目初步意向選址位於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地區的文化設施用地,規劃地上規模約18.43萬平方米。中國地質博物館初步意向選址位於博物館群一期南側文化設施用地。目前豐台區正在會同各主體積極開展選址相關工作,推進文化博覽功能持續落地南中軸地區。
2025年麗澤金融商務區大動作頻頻。在203.95米的高空360度縱覽城市風光,麗澤的「天空之鏡」值得期待。該項目位於麗澤南區平安幸福中心,擬在大廈屋頂及停機坪區域設置直徑約18米的眺望觀景平台,打造懸浮於高空的沉浸體驗。還將結合樓宇下沉庭院、屋頂平台花園等公共空間,營造出豐富的場所體驗,形成集文化、社交、休閒、商業於一體的綜合空間,打造豐台乃至北京的新地標。(孫穎)
污水處理能耗降40% 運行成本降25%
方莊「紅菌」治理污水斬獲國際金獎
北京排水集團日前自主研發、設計、建設並成功穩定運行的國際首座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北京方莊城市污水厭氧氨氧化項目,斬獲國際水協(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IWA)項目創新獎研發突破類金獎。這是IWA項目創新獎自設立研發突破類獎項以來,亞洲項目首次榮獲該類別金獎。

方莊污水處理廠是國際上第一座城市污水主流厭氧氨氧化工程,設計規模為每天7200立方米。走近北京排水集團方莊污水處理廠的生物池,正在處理中的褐色污水在曝氣裝置的作用下翻滾出細碎的泡沫。在這裡,污水經過細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物理處理後,流入生物池進行生物處理,「紅菌」也正是在這一環節發生作用。
工作人員搖動手柄,纜繩從污水中拉出一個個方形或球形的模塊載體,表面密密麻麻附著著一層紅色菌體。「這就是這項污水處理技術的核心所在,起到污水脫氮作用的厭氧氨氧化菌,也叫『紅菌』。」北京排水集團首席科學家、科技研發中心高級技術主任張樹軍說。
「如果城市污水等含氮廢水中的氮素超標排入水體中,會導致水體黑臭、水華、赤潮等環境污染,因此脫氮是水污染防治的重點和難點。」張樹軍介紹,利用「紅菌」脫氮能顯著降低曝氣能耗60%,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泥產生。

「紅菌」這種非常古老的原始菌群,1億個攢在一起的體積與芝麻粒相當,卻能「吃」掉10倍於自己體重的氨氮污染物,而且幾乎不產生污泥。用「紅菌」治污可有效解決水環境治理普遍面臨的由氨氮污染造成的水體黑臭、水華、赤潮等問題。
生物池中的污水經過「紅菌」處理後流向二沉池,這裡可實現活性污泥和水的分離。只見二沉池水質清澈,沒有一絲異味,水中生長著水草,還有魚兒歡快暢遊。「這是我們之前投放的小魚苗,現在都長大了,有的還繁殖了小魚。」張樹軍說,目前,方莊城市污水厭氧氨氧化項目已實現穩定運行,出水水質接近地表Ⅳ類水體。與傳統污水處理工藝相比,項目污水處理成本顯著降低,能耗降低40%以上,運行成本降低25%以上。
據測算,若北京市區內所有城市污水處理廠均採用厭氧氨氧化工藝,在達到相同出水水質的情況下,每年可節省電耗2.5億千瓦時、甲醇8.8萬噸、聚合氯化鋁10.8萬噸,剩餘污泥減少4.4萬噸(乾泥),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6.2萬噸。(王天淇/文 北客端/攝)
惠及3.2萬名老人
石榴莊街道老年大學熱鬧開學
「象棋、書法、瑜伽、刺繡……每個科目都想報名學習。」在豐台區石榴莊街道社區老年大學的開學儀式上,居民朱康美看著課程表樂呵呵地說。近日,石榴莊街道共建社區老年大學成立,來自街道各個社區的老年人積極參與。這所老年大學是北京第21所社區型老年大學,將為轄區內3.2萬名老年人提供8類免費學習課程。
開學儀式現場,9名身著紅色舞蹈服的阿姨隨音樂翩翩起舞,引來台下陣陣掌聲。石榴莊街道已組建起了書法班、合唱團、太極隊、朗誦班等隊伍,通過開設老年大學,這些文藝隊伍將吸納更多老年人參與,並為他們提供展示的舞台。
「家門口辦起老年大學,真是圓了我的夢想!」退休居民朱康美被選為老年大學的學習委員代表,她一直渴望退休後能有機會學習新知識、認識新朋友、掌握新技能,「課程太豐富了,四巧板、刺繡都想學!」
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老年大學共設立了3個示範點,其中街道級示範點開設在宋家莊綜合文化中心,社區級示範點分別設立在石榴莊東街社區和石榴莊東街第二社區,活動地點為社區文化活動室。「3個示範點首批開設的課程將包含線上線下兩種形式。」上述負責人說,老年大學主要開設唱歌、四巧板、象棋、瑜伽、非遺刺繡、書法、剪紙、繪畫8類課程,後期還會整合資源,不斷豐富課程內容,並免費向居民開放。
老年大學還請來了諸多「明星老師」為社區老年人群體授課,如教刺繡的老師江選民便是手工刺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鹿楊)
舊物變「禮物」 「換」醒新風尚
為進一步推廣垃圾分類的理念,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近日,和義街道東裡第二社區舉辦「以物換物」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吸引眾多居民熱情參與。
「知道今天社區有兌換活動,我就把家裡準備扔掉的舊衣服、舊書都拿來了,還能換點實用的生活用品呢!」活動現場,居民們攜帶舊衣物、舊書、舊家電、塑料瓶、過期藥品等參與兌換。工作人員向居民宣傳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知識,耐心說明不同可回收物的分類標準和回收價值,引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好習慣。
據統計,活動當天共回收超過600公斤物品。居民李大爺拎著剛兌換的洗衣液笑著說道:「這樣的環保活動我們全力支持!」
活動通過「以物換物」的形式,促進了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深度融合,既解決了廢舊物品在家中堆積的問題,又傳遞了「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從「隨手扔」到「隨手分」,從「廢品難」到「變寶易」,垃圾分類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有趣、有益的生活方式。(張歆雨/文 豐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