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靜/綜合報導】為因應美國擬對我國部分傳統產業課徵高達32%關稅,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在訪美前夕,與中部產業面對面座談,整合產業所訴求爭取台灣製造優勢與轉型契機,江副院長強調:「當前國際環境劇烈變動,政府更應與產業並肩,協助企業走過轉型關鍵期。」
江啟臣於4月22日至23日連續兩日,分別與台中市潭雅神工業廠商協進會、台中市甲安埔廠商協進會、台中市大甲幼獅工業區廠商協進會、台中市豐洲科技工業園區廠商協進會、台中市精密機械園區廠商協進會等多個產業協進會與企業代表密集座談,涵蓋精密機械、工具機、機械、自行車、食品、筆記本、雷射等領域。

兩場座談中,產業界普遍指出,此波美中貿易衝突不僅是關稅變動,更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風險的長期壓力,呼籲政府應提出具體支持策略。江副院長也坦言:「不確定性才是產業最大的殺手」,政府有責任在法規、土地、資金與人才政策上提供穩定支撐。」
針對產業界提出的關稅壓力、貸款審核嚴苛、工業用地短缺、政策補貼年限過短與利息負擔重等實務挑戰。江副院長表示,這些來自第一線的意見除了會向主管機關反應,也會利用這次赴美訪問期間與美方溝通。
江啟臣美關稅並提出三大國會層級行動主軸:一、對美爭取關稅優勢:確保台灣出口產品對美關稅水準低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及印度等。二、推動戰略分工:呼籲建立臺美製造業分工合作機制,爭取在美設立臺商專區,並擴大人才教育、能源合作與軍工技術交流。三、增加轉型誘因:建議政府擴大「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補貼適用年限與內容,納入本次特別預算條例並檢討政府貸款擔保比率與審核門檻。
江副院長最後指出,國會外交的角色,是將企業界的聲音帶進國際決策現場。「在訪美期間,我會繼續秉持穩健、理性、務實的態度,爭取台灣製造的國際生存空間,讓『MIT』不只是品質保證,更是可信賴的全球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