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 燕趙東南部的一顆璀璨明珠

武邑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東北部,轄7鎮2鄉1區,524個行政村,8個社區,總面積832平方公里,總人口26.6萬。
歷史文化悠久。夏朝時稱武羅國,漢高祖五年置縣,至今從未更名,已有2200多年歷史。全縣人傑地靈,古有成就「文景之治」的一代賢後竇漪房,平叛七國之亂的西漢名相竇嬰,唐朝軍事統帥蘇定芳,晉朝文學名士「三張」(張載、張協、張亢)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今有榮獲「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的李保國,金屬物理學家、兩彈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興鈐等時代楷模。境內竇氏青山墓遺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邑縣經濟開發區

交通區位優越。武邑地處京津200公里輻射半徑,距雄安新區核心區120公里。石德鐵路在清涼店鎮設站、邯黃鐵路在大紫塔鄉設站,石衡滄港高鐵在武邑鎮設站,邯港高速分別在武邑鎮和審坡鎮建設連接線,石濟客專高鐵、衡德高速以及2條國道(G106、G339)、5條省道(衡德路、寧武路、S040、衡井路、武館路)貫穿縣境。雄商高鐵開通後,武邑將進入北京1小時經濟生活圈。全縣正加快推動衡水國際陸港建設,打造「冀中南綜合物流樞紐核心區」。

明清傢俱大世界
硬木雕刻傢俱

教育事業繁榮。武邑中學是全國百強中學、50多所「雙一流」高校的「優秀生源基地」,連續6年獲「清華大學生源中學」稱號,每年考入清華北大的學子20多名,2023年高考省文科第一名出自該校。縣職教中心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河北省「120」名牌職業學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已實現企業用工訂單式培養。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武邑校區,是全省首個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試點,武邑成為河北為數不多的擁有高校的縣。

坐落於武邑縣的衡水野生動物園

農業資源豐富。全縣耕地83.91萬畝,基本農田69.17萬畝,2023年產糧6.9億斤、蔬菜14.3億斤、果品0.97億斤,生豬存欄12.13萬頭、肉牛存欄0.46萬頭,奶牛存欄0.28萬頭,是「全國產糧大縣」「河北蔬菜之鄉」。富邑牌紅富士蘋果、黃口大棗被評為「中華名果」,冠揚羊肉入選北京冬奧會供應產品,「武邑紅梨」等「兩品一標」認證達到20個。全縣林地11.06萬畝,境內有滏陽河、滏陽新河、滏東排河、索瀘河、清涼江等5河25渠,是南水北調、引黃濟澱的流經縣域。

金屬櫥櫃生產車間智能機械設備
金屬櫥櫃企業車間一角

產業特色鮮明。全縣初步構建起「2+2+N」現代產業體系,即金屬製品、橡塑製品2個主導產業,金屬櫥櫃、硬木雕刻2個傳統產業,N個新興產業。金屬製品產業現有生產及配套企業166家,分為金屬包裝、地下綜合管廊、地面軌道交通裝備3個板塊;河鋼衡板被譽為「亞洲第一板」,高檔食品級馬口鐵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益通管業入編《雄安新區建設選材名錄》,承擔雄安新區和北京冬奧會相關廊道設計及修建任務;另有數家企業研發生產城市立體停車庫,佔據較大市場份額。橡塑製品產業現有生產及配套企業70餘家,分為工程橡膠、民用橡膠兩個系列。工程橡膠主要生產橋樑支柱、涵洞防水蓋等產品;民用橡膠主要生產家電用橡塑密封製品,與海爾、西門子等品牌合作,佔據市場份額70%以上。當前,正與德國鮑爾公司合作建設中德產業園,積極向價值含量更高的車用橡膠方向拓展。金屬櫥櫃產業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誕生了中國第一個保險櫃名牌–「虎」牌,被列為河北省「雙百」工程和衡水市「9+5」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現有生產及配套企業434家,產品形成八大系列120多個品種,年生產能力200萬台(套),武邑縣因此被譽為「金屬櫥櫃之鄉」。硬木雕刻產業起源於明清,是「京作」傢俱的主要流派之一,硬木雕刻技藝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有各類生產、加工企業1400餘家,產品形成五大系列100餘個品種,年產量上千萬套(件),武邑縣因此被譽為「硬木雕刻之鄉」。現代物流、環保裝備、新型建材、醫康養、安全食品、文旅等N個新興產業,正齊頭並進,加快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