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大會將討論大流行協議 醫界盼以衛生實體參與
【記者李瑞華/綜合報導】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即將登場,大流行協議為本屆重要議題。台灣醫界聯盟2日表示,盼由友邦在談判中爭取台灣以經濟或衛生實體參與締約,或以觀察員身分出席締約方大會。
世界衛生大會(WHA77)將登場,大流行協議(Pandemic Agreement)為本屆會議重要議題。該協議包含「知識與技術轉讓」、「利益和資訊共享」、「全球供應鏈與物流網絡」等機制,以利在大流行爆發時即時共享國際疫情,並向全球提供關鍵衛生物資與技術。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2日舉辦第2場全球衛生治理與政治系列座談。執行長林世嘉指出,盼促請理念相近國家與友邦,在談判中爭取以「所有國家」或「經濟體/衛生實體」作為締約方資格;如未能正式締約,則盼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出席締約方大會及技術性機制。且無論最終能否參與協議,皆應將大流行協議國內法化,接軌國際並落實「Taiwan can help」。
醫界聯盟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說,過去只有會員或觀察員可以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討論,但大流行協議中就提到,應讓非會員也能參加討論,讓台灣有機會突破中國長年阻撓。
「大流行協議就是COVID-19防治加速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說明,歷史事實表明,若資訊能早點透明化、防疫醫療照護器材平均分布在全世界、加上知識技術轉移,就可望避免像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這麼嚴重的大流行。
陳秀熙指出,台灣是衛生與經濟實體,又是全球健康模範生,希望能以區域性或聯盟性方式,結合相近理念國家的支持,參與締約,或至少以觀察員身分參加。國內各部會及民間團體也應全體動員,支持大流行協議法案,讓民眾在未來遭遇大流行時能獲保障。
台灣經濟研究社社長孫智麗指出,COVID-19大流行凸顯全球供應鏈脆弱性,醫藥品領域所受衝擊更明顯。疫情中許多國家面臨口罩、疫苗等醫藥工具供應短缺,醫療物資不平等不僅有倫理問題,更演變成疫苗外交等政治賽局,加入協議將對台灣醫藥品與供應鏈安全性都有益。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指出,因著經濟方面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經貿組織,都設法讓台灣以經濟實體等形式參加;因此希望大流行協議發展中,也能比照此模式,讓台灣以某種身分參與條約,台灣也將條約國內法化,配合國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