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慘案爆發超過一禮拜,衛生當局終於宣布是「米酵菌酸」毒素導致,但毒素如何進入寶林廚房、是何種食材引起?則仍是一團迷霧。衛生單位則一口咬定是受害人吃到粄條才中毒,並認定一家粄條供應商為罪魁禍首,溯源開罰;一時之間,客家美食粄條成為萬惡之源,人人喊打。

餐盒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明信開了第一槍,建議團膳業者暫時不用粄條,改用麵條、米粉。許多學校紛紛響應,未來粄條將在學校營養餐絕跡。粄條成為禍首,是因不幸死亡的兩人,都在寶林茶室食用炒粿條,但其中一人證實同時也喝過香蘭葉果汁;新北後來又發現一女性食用粄條、河粉及蘭葉果汁上吐下瀉,顯然中毒。但當局在發布消息時,卻只稱消費者食用粄條,刻意忽略其他食品;說來居心叵測。

弔詭的是,專家指稱米酵菌酸由微生物污染後發酵而成,但炒粄條或是河粉,其製作過程都不需發酵,卻還有機會受到污染,這是一大疑團;有公衛學院陳姓教授說,「粿條或河粉不一定經過發酵,不過在很多吃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跟發酵過程相關的食物」,說法詰屈聱牙,白話應該是粄條跟發酵過(含米酵菌酸)的食品一起吃,所以「受到污染」,言外之意,是吃到發酵的其他「相關食物」;此公不敢幫粄條背書,黑白亂描,隨人各自解讀。

粄條是客家標籤食品,躺著中槍後,不少知名業者都受到打擊,消費者卻步,有的改吃麵食。粄條美食北以新埔、南以美濃為代表,這兩地業者許多經營100多年,吃的人次不計其數,一直相安無事,如今卻因寶林中毒案無端遭受牽連;但食安當局至今仍未理出如何中毒,真相未明,卻先汙名化客家粄條。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官崽無能、搞死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