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基隆新冠疫情嚴峻,衛福部長陳時中想發放家用快篩試劑給基隆市民,信手拈來說出一句「類普篩」,這個新名詞既不是採用PCR核酸檢測,也不是強制實施,其實說穿了就是發送簡易的測試篩檢工具給民眾,可以使用大量快速但是非精準的方法找出一些潛在感染民眾,現在「類普篩」被大家質疑之後要改名叫做「全民防疫愛心篩檢」,非但饒舌而且毫無意義,畫蛇添足脫褲子放屁。

發給民眾家用快篩試劑,有點像是多年以前衛生所實施家庭計畫發送保險套一樣,有需要的民眾都可以索取或者優惠價購買,但是你會為衛生所發送保險套這個工作取一個名稱叫做「全民家庭計畫愛心保險套推廣組織工作隊」嗎?基隆市長林右昌認為「類普篩」這個名稱不好,因為這個計畫是民眾「自願篩檢」,所以希望「去標籤化」,將「類普篩」正名為「全民防疫愛心篩檢」。工作本質不變,但是民眾更迷惘了,因為這麼多個字詞的組合沒有比較清晰,也沒有讓更簡單的了解,反而是「撕了一個標籤」又「貼了一個標籤」。

陳時中把發放家用快篩試劑取名「類普篩」,林右昌更名叫「全民防疫愛心篩檢」,說穿了他們就只是在做「業績」,要告訴民眾他們有在工作、有在為防疫努力,陳時中透露他是與林右昌通電話研究後,決定發送家用快篩試劑給基隆市民。但陳時中搶先一步發布這個工作就叫做「類普篩」,功勞與鋒頭都被陳時中搶去,正在家中隔離的林右昌顯然也不讓他專美於前,所以想要改名叫「全民防疫愛心篩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兩方不敢得罪只好說,「全民防疫愛心篩檢」這個名稱也很好。

陳時中與林右昌這二個人搶業績實在是搶過頭,指揮中心根本沒有必要為這種將來可能在其他縣市都普遍實施的工作特別去命名,如果以後在高雄市、新北市也要發放快篩,請問陳時中、王必勝又該取甚麼名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