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尾魚苗放回大海 中市松柏漁港魚苗放流體驗海洋生態

【記者劉幫寧/台中報導】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4項「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台中市政府農業局今(14)日於松柏漁港辦理「魚苗放流體驗活動」,邀請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與 ESD*ESG USR推動中心師生親身參與,透過「親手放流」實際行動,將超過60萬尾四絲馬鮁魚苗放回大海,不僅認識海洋資源的重要性,也實踐環境倫理課程。

農業局表示,此次放流採用岸際方式,學員們沿著魚梯、提著裝滿魚苗的水桶,一步步將活潑的小魚送回海洋懷抱。現場由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進行魚苗放流知識與魚種生態講解,讓學生了解魚苗的增裕放流可促進漁業增殖,達到漁業永續發展的目標,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表示,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棲地,台灣四面環海,投資海洋保育就是投資星球,而魚苗放流正是投資海洋的方式之一。

採用大桶吊臂放流

農業局指出,過去面臨漁業資源枯竭的壓力,這不只是漁民的問題,更是整個生態系與食物鏈的挑戰。近年來,透過魚苗放流、棲地復育與教育推廣,讓更多人體認到保育海洋資源的重要性,今天也特別安排食魚教育的講座,讓學生親手放流魚苗,體驗海洋復育,不僅是魚苗回到大海,更是一種珍惜資源、減少浪費的環境教育。

四絲馬鮁魚苗入海

台中區漁會理事長趙彬然、常務監事蔡榮聰及總幹事趙朝森表示,今天放流的午仔魚,是近沿海重要的魚種,體型較大的午仔魚又稱大午,因其肉質細緻、油脂豐富且少刺而廣受歡迎,是市場上高經濟價值的魚種,透過放流活動讓年輕世代了解漁業永續的重要性。現場活動結束後,師生們也參觀了松柏生鱻市集,體驗在地漁產文化,認識「從海洋到餐桌」的食材來源,進一步落實漁業資源永續的理念。

台中市海岸資源漁業發展所表示,未來將持續結合學界、企業與在地漁會,共同推動「漁業增殖與生態教育」,歡迎民眾有空來松柏生鱻市集,漁民配合天候潮汐於半夜時出海捕撈,早晨時回港販賣,水產品以「現撈」魚貨聞名,支持新鮮在地漁產,體驗台中沿海漁港特色。

邱比特之箭「攝」中你心!中市單身聯誼助攻15對心動連線 創八成三高配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