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區文化和旅遊局獲悉,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南開區圍繞「老城津韻 津彩斑斕」主題,積極融入天津市「秋意盎然 津彩斑斕」及「上合文旅嘉年華」活動佈局,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文商旅體活動,成功激發了消費潛力,展現了津派文化的獨特魅力。假期全區文旅市場人氣興旺、消費活躍,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據中國聯通大數據監測,假日期間,全區接待市民遊客392.19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可比增長9.08%;遊客花費7.31億元,較2024年同期可比增長12.12%。其中,雙鼓(古)地區接待市民遊客231.18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可比增長6.51%;遊客花費4.2億元,較2024年同期可比增長4.36%。


雙鼓(古)地區文脈傳承 異彩紛呈
「第二屆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遊節」貫穿整個假期,古文化街、潞河督運巷、鼓樓商業街三大片區聯動,非遺展示、曲藝快閃輪番上演。古文化街宮前廣場高蹺、舞獅等民俗花會表演營造濃厚節日氛圍;「尋古問津」文化之旅通關文牒活動增強遊客沉浸感;「萬人漢服游古街」強化傳統場景體驗,帶動區域消費;夜遊天后宮、鼓樓「曲藝快閃+燈光秀」「百鼓齊鳴」戶外音樂演出等活動,為市民遊客帶來視聽盛宴。「橋見海河 邂逅浪漫」國慶專場活動以京劇為媒,聯動「海河之夜」系列燈光秀及海河夜景提升工程,融合橋景與戲韻,打造海河文化旅遊帶。「你好天津·合韻非遺」2025天津市慶國慶非遺展演展示活動匯聚武術、曲藝、器樂等項目,18支非遺隊伍動態展演,30項非遺項目參與市集,與天津市「上合之憶」系列非遺體驗活動形成呼應。


此外,南開區「老城津韻 『章』顯風華」集章打卡活動匯聚11座城市、20家文創機構,開創了天津首個「蓋章+文旅+社交」沉浸式城市文化互動新模式,吸引全國遊客打卡,帶動文創產品銷售,成為全國文商旅融合場景新範例。
文化惠民活動藝韻沁心 破圈出彩
天津戲劇節「無處不沉浸」深受市民遊客喜愛。古文化街戲樓上演曲藝劇《海河故影》沉浸版,官銀號前曲藝快閃吸引大量市民遊客駐足。天津首屆南開戲劇文化藝術節在黃河劇院舉行,16場演出涵蓋河北梆子、評劇、兒童劇、交響樂、相聲等,接待觀眾3000人次。9月底至節日期間,全區各街道、社區共開展187場次文化活動。區圖書館、區文化館假期全天開放並舉辦系列特色活動,惠及群眾4.5萬人次。


與此同時,全區12座博物館共舉辦活動56場次,接待市民遊客近12萬人次。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推出館校聯合展演、青少年家國情懷教育、親子研學、紅色主題觀影等特色活動,四大臨展迎來參觀熱潮,彰顯紅色文化魅力。天津戲劇博物館(廣東會館)舉辦非遺節目展示,津味相聲、天津快板、川劇變臉等節目受遊客歡迎。天津文廟博物館舉辦國慶演頌會、漢服模特大賽,推動傳統文化與時尚融合。


「休閒+演藝」文化賦能 場景創新
以文旅融合新模式激發城市消費活力。天津水上公園以「藝術+文創+生態」為核心,舉辦寫生作品展、新時代成就展、相聲演出等活動。長虹生態園、天津市動物園推出親子遊樂、主題巡遊、露營互動等活動,成為家庭出遊熱門地。周深2025「深深的」巡迴演唱會—天津站,10月6日至7日在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開唱,吸引市民遊客前來共赴音樂盛宴,演唱會整體氣氛熱烈,平穩有序,反響良好。在京東MALL舉辦「打造國慶新民俗」全民健身主題活動暨南開區《和平精英》城市挑戰賽,吸引電競愛好者組隊參賽,推動電子競技與傳統體育用品消費融合。於「雙節」前夕連續三個週末在鼓樓地區舉辦「天津市南開區第一屆毽王繩王街頭爭霸賽」,把賽事辦進商圈,讓傳統體育項目走進市民生活、煥發時代光彩。
下一步,南開區將繼續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豐富文商旅體活動內容,助力區域文旅高質量發展。同時,將更深入地融入天津市品牌活動和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大局,擴大區域文旅合作,共同推動文旅市場繁榮發展。
235.22萬人次 !23970.87萬元!南開掀節日消費熱潮
國慶中秋長假雖已落幕,而南開區金秋購物季的消費熱潮,並未隨假期結束而減退。據統計,「雙節」期間,全區各大商業體依托「優惠讓利、創意體驗、特色展演」三位一體的豐富活動,累計實現銷售額 23970.87萬元;累計接待客流235.22萬人次。這一系列活動不僅為市民與遊客打造了一場「實惠+趣味」的消費盛宴,更持續激活了區域消費市場活力,為金秋購物季活動的升溫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全區商業體的客流與銷售額雙雙保持高位運行,其中「首店經濟」的貢獻尤為顯著——天津大悅城集中引入11家首店並正式亮相;10月1日全新啟幕的牛奶劇場更成為文化體驗領域的焦點。該劇場推出天津首部定制環境式音樂劇《無刃之鏡》,以1945年天津法租界為背景,打造出懸疑與家國情懷交織的沉浸式體驗。這種多元業態組合既填補了區域消費品類的空白,又憑借獨特吸引力成為市民打卡的熱門地點,進一步放大了「首店效應」對消費的拉動作用。



此外,南開區各大商業體圍繞「讓利於民、豐富體驗」的核心,推出了系列差異化活動,形成「多點開花」的消費場景,其中親子、文化、科技類體驗活動,成為假期消費的「加分項」。天津大悅城打造小黃鴨主題樂園與乾杯吧漢堡市集,既為親子家庭提供了互動空間,又以特色美食滿足了市民的味蕾需求;魯能城購物中心舉辦的「秋日音樂會」,悠揚的旋律為購物場景注入了愜意氛圍;仁恆伊勢丹則聚焦科技前沿,舉辦 FTF 城市商業首屆無人機競速聯賽及機器人系列活動,吸引了大批科技愛好者參與。


國慶中秋長假期間的亮眼表現,不僅驗證了南開區消費市場的韌性與潛力,更為後續金秋購物季活動積累了高人氣。未來,隨著仁恆伊勢丹中免免稅店等重點項目的落地,以及更多特色活動的推出,南開區將持續優化消費供給、豐富消費場景,進一步釋放區域消費活力,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多「悅消費、享生活」的全新體驗。
南開區的公園內,好玩兒的真不少
國慶中秋假期,水上公園與長虹生態園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與休閒體驗,成為市民遊客歡度佳節的熱門打卡地。


水上公園以「藝術+文創+生態」為核心,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盛宴。盆景園內,「大美天津、我愛我家——曲學真天津美景寫生作品展」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駐足,百餘幅津城風光寫生作品以細膩筆觸勾勒出城市韻味。與此同時,龍潭花卉市集人聲鼎沸,精品盆景、優選花卉與水上公園文創產品聯袂展銷,市民遊客手提綠植、懷揣文創,將「津味美學」帶回家。



水香洲文化藝術中心內,「煙雲盡態」——馬孟傑書法展覽首日即迎來2000餘人次觀展。西門廣場的「禮遇天津-水上公園店」文創市集內,印有公園美景的專屬明信片、五大道與天津之眼造型冰箱貼等爆款單品日銷超千件。
來到長虹生態園,旋轉木馬、碰碰車等多項遊樂設施受到小朋友們的歡迎,津味小吃熟梨糕等非遺美食攤位前不少遊客排隊。公園東側的「助農惠民農產品博覽會暨金秋河蟹節」同樣人氣火爆。


假期裡,兩大公園通過「文化賦能+場景創新」雙策略,精準觸達全年齡段遊客需求。水上公園以藝術展覽提升文化附加值,長虹公園則以「遊樂+美食」組合拳撬動家庭消費。
南開這座百年建築裡 大有內容
國慶中秋假期裡,天津戲劇博物館(廣東會館)內掌聲與歡笑不絕於耳。「天津特色非遺節目展示」的體驗活動在此持續開展,成為眾多遊客品味津門文化的熱門目的地。活動巧妙地將動態非遺表演置於百年歷史建築中,為觀眾帶來別具一格的文化體驗。



活動現場,津味相聲在百年戲台上熱烈開場,「包袱」不斷令滿場觀眾開懷大笑。清脆明快的天津快板用獨特韻律勾勒出本地市井風情,精妙絕倫的川劇變臉作為特邀節目驚艷全場,表演者與觀眾的近距離互動引來陣陣喝彩。寓意吉祥的《天官賜福》則以華美妝造和美好祝福,為節日增添了濃郁氛圍。
來自山東的遊客張先生分享了他的感受:「本來只是來參觀這座漂亮的古建築,沒想到還趕上了這麼精彩的演出。在百年戲台下聽原汁原味的天津相聲,這種體驗太獨特了。孩子們對變臉特別著迷,這比在普通劇場看演出更有意思,讓我們對天津的文化有了更立體的認識。」




這場活動的獨特之處在於實現了歷史場景與鮮活表演的完美交融。遊客在欣賞節目的同時,也沉浸於這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之美。承載著梨園往事的古戲台、精美的雕樑畫棟,與台上的精彩演出共同構成了一場可聽、可看、可感的沉浸式文化體驗。
據悉,此次活動貫穿整個假期,每日多場演出讓遊客一站式體驗天津獨特的曲藝文化,為市民遊客的假日生活提供了富有文化內涵的優質選擇。
鼓樓牆體成「巨幕」 光影曲藝共生輝
國慶中秋假期,華燈初上,一場場「曲藝快閃」+「燈光秀」的絢麗組合,讓位於南開區的天津鼓樓鎮東廣場成為歡樂的海洋,五光十色的燈光秀與獨具津門特色的曲藝節目相映成趣,為市民與遊客開啟一段沉浸式的城市文化之旅。



據介紹,本次燈光秀以鼓樓宏偉的牆體為天然幕布,運用現代光影技術,將天津六百二十餘年的歷史文脈、豐富的非遺傳承與蓬勃的現代發展圖景,濃縮於一場視聽盛宴之中。光影流轉間,古老的磚牆被賦予生命,厚重的歷史積澱與現代藝術表達在此刻交織融合,繪就出一幅跨越時空的壯麗畫卷,生動詮釋著這座城市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勃勃生機。


來自北京的遊客張先生在觀看後讚歎:「非常震撼!燈光在古建築上流動,彷彿能看到天津歷史的年輪在眼前翻轉,感覺文化『活』了起來,對天津的文化底蘊有了更直觀、更深切的感受。」


與此同時,一系列充滿津門韻味的曲藝快閃活動也同步上演,為靜謐的夜晚增添了靈動與歡快。快板《小哪吒天津娃》詼諧俏皮,拉近了神話與本地文化的距離;天津時調《海河的橋》韻味悠長,唱出了海河兩岸的變遷與鄉情;群口快板《海河韻古今情》節奏明快,訴說著古今交融的城市故事;而國風民樂串燒則用悠揚的旋律,奏響了傳統與時尚的和鳴。異彩紛呈的表演不僅吸引了大量遊客駐足欣賞,更讓市民在熟悉的鄉音雅韻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鳴。
天津衛故城東城牆遺址文物展廳正式開放
國慶中秋假期,位於南開區的天津地鐵4號線東南角站天津衛故城東城牆遺址文物展廳開門納客——這座深藏於地下的「迷你博物館」,不僅讓620多歲的城牆遺址首次「露出真容」,還玩起了「地鐵+博物館」的美妙聯動!
看點一:城牆「素顏」亮相,土層肌理一眼千年


走進展廳,一段長達21米、高2.1米的城牆遺址撲面而來!原始土層像千層蛋糕一樣層層疊疊,清晰記錄著歲月的痕跡。沿著80米長的坡道漫步,彷彿踏進「時空隧道」,從現代地鐵站一步跨入明代的天津衛。
看點二:彈簧支架「會呼吸」,文物保護有巧思
展廳裡還有個「工程揭秘區」!裸露的鋼結構支架與彈簧裝置明晃晃展示著建設者的智慧——原來地鐵隧道從城牆腳下穿過時,全靠這些「黑科技」緩衝震動,讓文物「躺」得安穩。誰說工程建設與文物保護不能兼得?
看點三:老城居民搶先打卡,市民點贊「活歷史」


市民徐春生一早就來排隊,盯著城牆基礎連連感歎:「我曾經是老城裡居民,對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深厚的感情,這個地下博物館的開放,讓我們又多了一處瞭解天津衛歷史的載體。」不少市民也紛紛舉起手機:「原來天津的根,就藏在我們天天路過的地鐵站裡!」
如今,這段沉睡多年的城牆不再只是歷史書裡的幾行字,而是變成觸手可及的「城市記憶」。下次路過東南角站,不妨慢下腳步。你腳下的不只是通勤路,更是一場與620餘年歷史的浪漫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