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館首屆國際論壇登場 10國藝術機構共創友善文化場域

【記者吳靜/台中報導】台中綠美圖將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試營運期間透過多元藝術與閱讀活動為開館暖身,邀請市民提前感受嶄新文化場域的魅力。臺中市立美館今(15)、明二日舉辦「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國際論壇,作為試營運壓軸活動,邀請來自10個國家,共12位國內外重要藝術機構館長、策展人及專家學者等擔任發表人,深入探討新興文化場館如何透過跨領域專業合作與包容性高的藝術實踐,串聯國際與在地,回應當代社會議題並推動城市文化發展。

副市長黃國榮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時表示,台中市以「文化城市」作為核心定位,近年更積極推動公共文化建設與文化場館更新,期盼藉此提升城市美學與國際能見度,而台中綠美圖的落成啟用,正是打造國際級文化城市的重要里程碑,期待透過交流與教育實踐,持續豐富市民的藝術生活與創造力。

中美館館長賴依欣介紹綠美圖

文化局說明,台中綠美圖由美術館與圖書館共構,是全台首座以「藝術×閱讀×公園」為核心概念的複合式文化場域,建築由享譽國際的SANAA事務所(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設計,力求打破場館與城市的界線,使文化空間更貼近市民的日常生活,並成為促進跨域對話與激發公共參與的重要平台。因此,試營運期間特別舉辦首屆國際論壇,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一座創新跨域的文化場館發展可能。

文化局表示,首屆國際論壇以「交會之所—打造共融的文化場域」為題,回應綠美圖的核心精神,凸顯文化機構作為多元觀點與跨域能量交會的樞紐角色,將聚焦四大核心議題,包含「與城市共生的美術館」、「藝術與閱讀交會的創新可能」、「藝術作為共融對話的橋樑」、「美術館延伸的遊戲森林」,不僅回應國際文化發展趨勢,也呼應綠美圖未來的營運策略,涵蓋美術館與城市共生的關係,以及美術館作為促進社群交流、文化共融與體驗學習的平台角色,引領與會者一同思索當代文化場館的多元定位與發展,並進一步拓展社會永續與文化共融的想像與實踐。

國內外講者參觀綠美圖

文化局指出,此次論壇共邀集來自全球國內外的12個重要藝文機構,包含德國包浩斯德紹基金會、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法國龐畢度中心公共資訊圖書館、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挪威新國家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與新北市美術館等機構代表,分享各地在文化建設、藝術教育、多元共融與跨域合作上的寶貴經驗,並以多元視角回應全球文化場館所共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最難得的是,許多台灣在地藝文機構、基金會及藝術空間也積極地與講者進行會場外的交流,期盼深化台灣與世界各地文化機構的交流,也開啟未來跨國展覽、教育計畫與藝術交流契機。

文化局進一步說明,未來綠美圖將不只是展示藝術的空間,更將成為市民共享知識、交流思想與孕育創意的生活平台。同時,中美館也會以此次論壇參與館舍的經驗作為發展參考,朝跨域合作、教育推廣與社會共融等方向前進,並持續推動與國內外文化機構的合作,使綠美圖成為連結台中與世界的文化樞紐,開啟城市文化邁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歡迎民眾關注中美館官網( https://www.tcam.museum )或臉書粉絲專頁,了解更多精彩活動。

今日論壇活動,副市長黃國榮、文化局長陳佳君、中市圖館長曾惠君、中美館館長賴依欣;國內外講者新北市美術館館長賴香伶、國立臺灣美術館副研究員吳麗娟、包浩斯德紹基金會總監Barbara Steiner、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Suzanne Cotter、現代兒童圖書與藝術博物館館長盧廷玟、Zoom兒童博物館館長Andrea Zsutty、龐畢度中心公共資訊圖書館文化發展與電影部總監Emmanuèle Payen-Wouts 、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首席策展人山田晃子、荷蘭國家博物館近用與共融專案經理Manouk Oord、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社區近用組副主任Alicia Teng、挪威新國家美術館策展人Guri Guri Henriksen、挪威新國家美術館特別顧問Per Odd Bakke;友好館舍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館長李玉玲、副館長蔡明君、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毓繡美術館策展人謝瓊儀等人也共襄盛舉。

點亮健康藍光 台中市響應世界糖尿病日健走守護健康

中市優質椪柑評鑑結果出爐 東勢區詹前慶榮獲今年「椪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