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中火箭隊奪2025台灣盃特別獎

【記者張品君/綜合報導】花蓮慈大附中「濟天之翼」火箭隊在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辦的「2025台灣盃火箭競賽」中表現亮眼,成功從全台56組、超過600名報名學生中脫穎而出,晉級全國決賽。隊伍更於7月27日在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順利完成了實體火箭發射任務,這項成就不僅展現了學生們在航太科技領域的卓越潛力,更為他們的人生寫下了難忘的學習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慈大附中火箭隊憑藉其堅韌不拔的精神與努力,榮獲大會頒發的特別獎項——「堅定不移獎」。
慈大附中「濟天之翼」火箭隊由高一學生林恩慈擔任隊長,成員包括王韻棠、王潔宇、謝欣妮、盧孟慈、陳軒語、吳行雲、廖翊丞、康誦丞、曾宥鈞等10位熱血學子。在林成財、柯政宏、劉原佑、江豐錫、吳建興等五位指導老師的悉心引導下,團隊共同踏上這條充滿挑戰的築夢之路。
隊長林恩慈從小立志成為太空人,她號召志同道合的同學組隊,開啟了這段圓夢旅程。指導老師林成財對學生們在競賽初期所展現的高度熱忱與學習動能讚不絕口。他指出,隊伍在初審通過後,全員前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接受了為期兩天的「火箭設計實作教學培訓課程」,並且全數取得了初級火箭發射執照。這對中學組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競賽規定中學組需達2/3(含)以上組員參與集訓,且不缺席總課程時數的1/5,並於集訓結束後進行測驗並頒發結訓證明。學生們還與「火箭阿伯」吳宗信主任及業界專家面對面交流,深入學習系統工程、結構設計、航電控制、酬載任務與回收機制等關鍵技術,實力明顯提升。


負責航電控制系統的吳行雲同學與負責結構系統的王韻棠同學皆表示,這次參賽讓他們系統性地認識了火箭從設計到發射的完整過程。火箭的細部設計涉及多個專業領域知識,如航電系統的電路設計、控制程式、火箭結構設計、振動與有限元素分析、降落傘彈射機構設計以及降落傘空氣動力學等,這些都遠超出了高中課程的範疇,對學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戰。在競賽中,大會統一提供了標準款固態燃料推進系統(Pioneer-5K)與發射架,其推進系統總衝為4700 N-S(約4833 N-s實際測試值),最大推力200 kg,總燃燒時間3.1s(約3.05s實際測試值),火箭總重量需小於28.5 kg。參賽隊伍需在此基礎上,自行設計整合航電次系統、結構、回收系統等。學生們對物理、工程等學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這是一段難忘且充實的學習旅程,對他們未來選擇科系或職涯方向具有極大的啟發性。
在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與反覆驗證下,慈大附中火箭隊最終於7月27日在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順利完成了實體火箭發射任務。本次決賽吸引了15組頂尖隊伍(10組高中隊伍、5組大專隊伍)參賽。即便在發射前天氣狀況一度因雷雨交加令人擔憂,但發射當日天氣轉為晴空萬里,風速也符合發射標準。在眾多隊伍中,慈大附中火箭隊憑藉其堅韌不拔的精神與努力,榮獲大會頒發的特別獎項——「堅定不移獎」。
林成財老師強調,學生們在自學、討論和實作中反覆驗證,不僅完成一項競賽挑戰,更深刻落實了科學探究的精神。這段師生互學互長的過程,是一次極為難得的教育歷程。
慈大附中校長李玲惠對學生們的表現深表肯定。她表示,學校一向鼓勵學生探索興趣、發展潛能,培養自主學習與跨域能力,而火箭隊的卓越成果正是學校教育理念的最佳體現。她衷心祝福這群築夢的學子們,他們的火箭能順利升空,勇敢書寫屬於自己的太空夢想篇章。
慈大附中火箭隊的師生們,憑藉著對太空科技的熱情、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展現了卓越的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不僅是競賽場上的佼佼者,更是台灣未來太空科技領域不可多得的新生力量。學校全體師生對他們在這場競賽中的辛勞與付出,致以最誠摯的感謝與最高的敬意!

臺南慈中MCI暑期營隊 接軌國際向世界學習

慈大史懷哲計畫點亮偏鄉學習力